- hongkongfoodsafety
第 132CM 章實施後從食物驗出的除害劑殘餘
第 132CM 章實施後從食物驗出的除害劑殘餘
曾耀源
(廠商會檢定中心)
《食物內除害劑殘餘規例》(第 132 CM 章)已於去年八月一日生效。食物安全中心 (食安中心) 至今在進口、批發和零售層面抽取了逾一萬一千個食物樣本進行除害劑檢測。每當食安中心發現食物樣本的除害劑殘餘超出法例標準 (即最高 殘餘限量 MRL 或最高再殘餘限量 EMRL),便以新聞公報公布不合格結果。
筆者回顧食安中心於去年八月一日至今年一月十九日期間發出的新聞公報,對不合格食物樣本和相關除害劑的資料進行整合和分析,並表列如下:
一、被檢出的問題食品
分析結果發現合共 16 種不同類別的食物被驗出含有除害劑殘餘,並超出法例要求。在不合格食物當中,白豆角含有最多種類的除害劑殘餘,共有 4 種包括乙酰 甲胺磷、克百威、毒死蜱及甲胺磷。
唐生菜所含除害劑殘餘的種類亦頗多,共 3 種包括滅多威、甲胺磷及樂果。至於其他食物包括小棠菜、佛手瓜、白菜、枸杞菜、菜心、西柚、青豆角、橙 (連皮)、梨、馬齒莧、蘿蔔、蘿蔔苗(連葉及根)、白菜仔、通菜及西洋菜,分別含有 1 至 2 種除害劑殘餘。
二、被檢出的除害劑殘餘
分析結果亦發現曾被驗出的除害劑殘餘多達 13 種不同類別,當中以毒死蜱最常被驗出。毒死蜱出現在 5 種不同類別的食物,包括菜心、通菜、西洋菜、白菜及白豆角。以菜心為例,毒死蜱的含量可高達法定上限 (即最高殘餘限量) 7.6 倍。
克百威、甲胺磷、氯氰菊酯和樂果亦是較常被驗出的除害劑殘餘,分別出現在 3至 4 種不同類別的食物。例如,克百威在青豆角的含量高達法定上限 44 倍;甲胺磷在佛手瓜的含量超出其最高殘餘限量 12 倍;氯氰菊酯在枸杞菜的含量超標4.4倍;樂果在馬齒莧的含量是法定上限的5.2 倍。
至於其他除害劑包括乙酰甲胺磷、啶蟲脒、氯氟氰菊酯、敵敵畏、滅多威、丙溴磷、噻菌靈及三唑磷,分別出現在 1 至 2 種不同類別的食物。


三、訂定食物內除害劑殘餘監測計劃的優先檢測項目
除害劑殘餘是大眾市民非常關注的一個食品安全問題。除政府外,其他在食物鏈上的持份者,包括農戶、食品生產商、食品入口商、食品分銷商和食品零售商亦有責任和需要訂立他們自己的食物內除害劑殘餘監測計劃。監測計劃目的是為了確保他們所種植、生產、入口、批發和銷售的食品均符合《食物內除害劑殘餘規例》的要求,並且適合人類食用。
在新法例規定下,適用於各類食物的除害劑殘餘標準頗多。例如,“梨果類水果” 便設有超過 80 種除害劑殘餘的限值要求。在有限的資源下,業界當然無法測試所有適用的除害劑;從食品安全風險的角度出發,事實上亦沒有必要每次都進行“全檢”。因此,業界最關注的是哪一種除害劑較容易出現在某一類食物內;換句話說,他們想知哪一種除害劑在他們出售的食物 “出事率” 較高。這有助業界決定 “高風險” 除害劑和 “低風險” 除害劑的檢測頻率。
表 1 和表 2 列出不合格食物樣本與相關除害劑殘餘的資料,有助業界制定以風險水平為準則和實際可行的除害劑殘餘檢測計劃。事實上,關於如何訂定一個合適的檢測計劃,還需考慮其他因素。下期我將會介紹這些因素。